地点
人物库 隋朝
释智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江州人也。
蚤从居公学摄论。
声名高出侪辈。
开皇十年
诏偕居公入
大兴善寺
仁寿置塔。
诏送舍利于循州
循既远在岭南
为法忘劳于有焉。
及归秦壤厌喧慕寂。
卒投老于庐阜之山舍。
释智光
江州人
尼论师之学士也。
少听摄论大成其器。
言论清华声势明穆。
志度轻健鲜忤言诤。
谦牧推下为时所重。
开皇十年
敕召尼公。
相从入京住大兴善寺
仁寿创塔。
召送循州
途经许部。
行出城南。
人众同送舍利于舆忽放光明。
高出丈馀。
倾众荣庆北至番州寄停寺内。
其夜铜钟洪洪自鸣。
连霄至旦。
惊骇人畜。
及至食时其声乃止。
既达循州道场塔寺。
当下舍利天降甘露塔边树上。
色类凝苏。
白曜日。
还京室以法自娱。
频开摄论有名秦壤。
晚厌谈说归静林泉。
寻还庐阜屏绝人事。
安禅自节卒于山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旷陈朝末隋初 534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613 【介绍】: 南朝陈末至隋初时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曹
年十二,出家于江陵宝光寺
通习经论,发明幽旨。
后住金陵,居律行寺,习大乘唯识等论。
归于郢二州宏法。
陈后主至德元年,归江陵,住遍觉道场,掌僧纲八载。
敕移居兴国寺,复改住丹阳栖霞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其先谯国曹氏。
今为襄阳人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年十二。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出家。
俄而辞。
明帝渚宫
京师
居律行寺。
西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
金鼓光明等经。
方将弘演
未得其人。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北面受焉。
三藏云亡俦侣斯逝。
复偕同学僧宗俱栖匡岫敷化。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师敬之。
后游湘郢间。
罔怠旧志。
陈至德初
言旋乡井。
居遍觉道场。
开皇三年也。
顷之诏徙兴国寺
屡赐香苏等物。
秦孝王建麾襄沔。
亲奉归戒。
炀帝即位
诏入京师次江阳
辞疾不行。
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
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遂有终焉之志。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
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
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释慧旷
俗姓曹氏
谯国人也。
其后别派。
今为襄阳人焉。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秀气标于弱岁。
天然孝敬率性高廉。
十二出家。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
祗勤仪训肃奉帷筵。
发明幽旨颇超群辈。
后辞朋帝渚问道王圻。
居律行寺听彭城讲。
玄关斯辟大义已通。
将事随方转相弘教。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俱值真谛
受摄大乘唯识等论金鼓光明等经。
俄而真谛涅槃法朋彫徙。
乃共同学僧宗俱栖匡岫。
分时敷说法化弥隆。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俱敦师资之敬。
后于湘二州累载弘道
虽亲觉久忘而地恩待报。
陈至德元年言旋旧邑。
隋开皇之三年也。
于遍学道场传经引化。
既律行严精义门综博。
道俗具瞻。
纲维是奇。
统掌八载摄是乌回。
后又奉敕移居兴国
寺任攸委。
丝纶再降。
香苏屡锡。
秦孝王帝子之尊。
建麾襄沔。
闻风伫德亲奉归戒。
炀帝纂历当符尊贤味道。
爰降王人近居辇毂。
道次江阳辞疾不见。
蒙敕丹阳栖霞山寺。
以事治养。
又素协性松筠辅神泉石。
赏狎既并缠痾用弭。
于栖霞法堂更敷大论。
新闻旧学各谈胜解。
归善禅。
房本栖玄精舍。
竟陵文宣之馀迹。
禅师慧晓之遗风。
镜潭月树之奇。
云阁山堂之妙。
曾事游处。
遂有终焉之志。
后携子弟徙而憩之。
崖谷泯人世之心。
烟霞赏高蹈之域。
其有怀真慕义者。
复萃于斯矣。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于寺房。
春秋八十。
顶煖淹时。
手屈二指。
斯又上生得道之符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弟子等树碑纪德。
常州沙门法宣为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子盖北齐 545 — 6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5—616 【介绍】: 隋卢江人,字华宗
初仕北齐北齐亡,归北周,仕郢州刺史
,为循州总管有政绩,加统四州。
炀帝即位,为凉州刺史武威太守,有善政。
帝幸辽东留守东都
杨玄感叛,逼东都,子盖尽力拒御。
炀帝比之萧何寇恂,加光禄大夫封建安侯
还东都,特进爵为济公
隋无此郡国,以其功济天下,故特立此爵赐之以加褒扬。
子盖在军持重,为官明察,然严酷少恩,杀戮太盛。
卒谥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解人字匡德
柳机弟。
工骑射,勤读书。
初仕北周,以功授仪同三司
,加授开府封新城县男
鲁三州刺史,以能称。
炀帝大业初龙川太守
其地民居山洞,好斗,乃设学校以习礼,民风大变。
帝闻而善之。
征为太常少卿黄门侍郎事。
卒于官。
年六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璨隋 ? — 6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6 【介绍】: 名或作粲
僧。
姓氏籍贯不详。
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逾四十,以居士身参二祖慧可得法,受衣钵,隐于皖公山。
北周武帝破灭佛法,往来避难,人无知者。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传衣钵于道信
卒后,被奉为中国禅宗三祖。
有《心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也。
初以白衣。
可禅师
而问曰。
弟子身缠风疾。
其必宿有罪累焉耳。
请和尚忏罪。
曰。
将罪来。
与汝忏。
曰。
觅罪了不可得。
曰。
与汝忏罪竟。
宜依佛法僧。
曰。
见和尚
已知是僧。
未谂何者是佛。
何者是法。
曰。
是心是佛。
是心是法。
法佛无二。
僧宝亦然。
曰。
今日始知。
罪性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间。
心体既然。
佛法无二。
曰。
吾宝也。
即名之僧璨
为薙发具戒。
而传以衣钵。
复告之曰。
达磨大师以正法眼藏付吾。
吾今付汝。
汝善护持。
周武废教。
往来司空山者馀十载
韬光晦迹。
人莫知之。
隋开皇初
出居皖公山。
沙门道信
以承其统。
且付以所传衣钵。
而说偈曰。
华种虽因地。
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
华地尽无生。
于是适罗浮山
优游二载
大业二年
复归故山。
为众说法。
合掌俨立而化。
葬舍利舒之山谷寺
唐玄宗朝。
追谥镜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越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岭南
罗浮山中。
匡众习禅。
有声海内。
性慈爱。
鸷禽犷兽。
为说法驯扰。
至可役使。
一虎尝以首枕膝卧。
亦入定不自觉。
声闻流蔼三楚
开皇之季。
炀帝居晋邸。
舍人王延寿
召入慧日道场。
从朝京师。
所在归化
后还杨府。
中路而卒。
遣体船上。
如生人。
见火光夜从足出而入于顶。
如是宛转。
达旦不绝。
叹未曾有。
王特下教。
令归葬本山。
以旌敬异。
释慧越
岭南人
罗浮山中。
聚众业禅。
有闻南越。
性多汎爱慈救苍生。
栖顿幽阻虎豹无扰。
曾有群兽来前。
因为说法。
虎遂以头枕膝。
便捋其须面。
情无所畏。
众咸睹之以为异伦也。
化行五岭声流三楚
隋炀在蕃搜选英异。
开皇末年
舍人王延寿
往召追入晋府慧日道场。
随王至京在所通化
末还杨州
路中感疾而卒。
停尸船上。
有若生焉。
夜见焰光从足而出入于顶上。
还从顶出而从足入。
竟夕不断。
道俗殊叹未曾有也。
王教归葬本山。
以旌诚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玄朗
全粤诗·卷三
苏玄朗,不知何许人。
尝学道于句曲,得司命真秘,遂成地仙。
传生于晋武帝太康时隋文帝开皇中,来居罗浮,年已三百馀岁矣。
居青霞谷,修炼大丹,自号青霞子
作《太清石壁记》、《茅君歌》,复撰《旨道篇》、《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
内视九年,道成,冲举而去云云。
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清宋广业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四《人物志·仙一》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